趁年輕做些更有挑戰(zhàn)的事情!專訪Twitter 產(chǎn)品設計師王源

這次作客 UX Coffee 播客的嘉賓是前 Mozilla 設計主管,現(xiàn) Twitter 產(chǎn)品設計師王源。她先后從人大和卡耐基梅隆大學畢業(yè)。畢業(yè)后,她加入了 Mozilla,為大名鼎鼎的火狐瀏覽器做設計。三年后,她已是 Mozilla 的設計主管,卻選擇離開安穩(wěn)的環(huán)境,加入 Twitter。在 Twitter 股價大跌、幾番裁員之時,她又選擇了留下,幫助公司走出困境。她說既然人生早晚要過上安穩(wěn)的生活,何不趁年輕時做些更有挑戰(zhàn)的事情。

瀏覽器的角色轉(zhuǎn)變

王源在火狐工作了 3 年。在這期間,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王源的設計也從 PC 端做到了平板再做到手機,而瀏覽器在人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在悄然轉(zhuǎn)變。

王源:我覺得隨著手機應用的普及,手機端上人們使用瀏覽器的頻率是在下降的。許多手機應用,比如微信里的鏈接都可以直接用內(nèi)置的瀏覽器打開,用戶使用瀏覽器來搜索和發(fā)現(xiàn)內(nèi)容的需求越來越少。我覺得這對瀏覽器的整個產(chǎn)業(yè)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對 Mozilla 而言,這也是尋找產(chǎn)品新的立足點的契機。

UX Coffee:作為一個開源瀏覽器,會有很多外部的程序員跟你們提意見嗎?

王源: 是的。Mozilla 是一個很開放的平臺,這對公司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希望有更多人來支持這個產(chǎn)品,因為只有這樣,網(wǎng)絡的環(huán)境才是開放和創(chuàng)新的。而 Mozilla 作為一個非營利性組織,很多人都是因為認同它的使命,不計報酬地為這個平臺做貢獻,這是很難得的。

UX Coffee:代碼可以開源,那么設計也可以開源嗎?

王源:開源對設計師而言是有利有弊的。在 Mozilla,設計開源的情況其實很少,偶爾會有開放的設計命題。比如說去年公司設計新 logo 的過程就采取了開源的方式。很多人對這種方式有異議,因為眾口難調(diào)。但是在 Mozilla,「共同參與」是很重要的理念,公司內(nèi)部還是希望可以開放這樣的平臺給產(chǎn)品的支持者。即使最終設計的質(zhì)量可能參差不齊,最終的 logo 還是需要內(nèi)部的設計師去優(yōu)化調(diào)整,這種參與的過程是更重要的。

UX Coffee:可能大家之前并不熟悉 Mozilla 是一個非盈利性組織。和你現(xiàn)在所在的 Twiiter 相比,你認為公司非盈利的性質(zhì)對設計師的工作有什么特別影響嗎?

王源:影響還是挺大的。Mozilla 因為沒有財報和用戶增長這些壓力,從設計到開發(fā)到產(chǎn)品落地的周期會比較長。Twitter 作為上市公司則會有很多外部壓力,產(chǎn)品發(fā)布更新會非???。

趁年輕做些更有挑戰(zhàn)的事情!專訪Twitter 產(chǎn)品設計師王源?

△ 2017 年 1 月 Mozilla 在向用戶征集了五個月的反饋后確定了新的 logo ( 圖片來源:Mozilla blog )

工具型應用的設計難點在哪里?

UX Coffee:你做了三年瀏覽器的設計,從 PC、平板再到手機,你覺得這種工具型的、用戶每天都在使用的產(chǎn)品,設計的難點在哪里?

王源:我覺得瀏覽器這類工具型產(chǎn)品的核心就是建起一個橋梁,幫助用戶去達成他們的目標,減少過程中的障礙。設計瀏覽器的一個難點就是,它常常依賴于用戶主動搜索信息的行為。當時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就會考慮如何主動向用戶提供有用的資訊,來增加用戶的活躍度。

我們當時還發(fā)現(xiàn)用戶使用瀏覽器時沒有固定依賴的某一個平臺。比如,白天通勤時用手機上的瀏覽器,到了公司就轉(zhuǎn)用桌面瀏覽器,晚上到了家里又轉(zhuǎn)移到了平板上。我們面對的挑戰(zhàn)就是如何讓用戶在轉(zhuǎn)移平臺時可以繼續(xù)他們之前的任務,我們把這個主題叫做 task continuity。

我們做了很多用戶研究,去了解用戶生活中有哪些瑣碎的任務是他們可能會在不同的平臺上完成的。一個例子就是閱讀新聞和文章,很多人都會遇到「這個文章還蠻不錯的,但是我現(xiàn)在沒有時間讀完」的情況。讀完文章后,用戶可能又會想要在另一個平臺上分享這篇文章。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產(chǎn)品層面幫助用戶更好地完成發(fā)現(xiàn)(discover)到收藏(saving)再到分享(sharing)的整個流程。

UX Coffee:要進行地鐵、公司、家這樣場景轉(zhuǎn)換的用戶研究還是挺難的,你們是怎么做到的?

王源:我們當時有好幾個用戶研究員進行實地研究。他們會到用戶的家里做深入的采訪,甚至會去看他們收藏的一些書籍、網(wǎng)頁,從這些角度去看用戶是怎樣收藏、保管對他們有意義的信息的。

設計生涯的轉(zhuǎn)折點:從 Mozilla 到 Twitter

UX Coffee:可以分享一下當時選擇離開 Mozillia 加入 Twitter 的原因嗎?

王源:我覺得從一個設計師成長的角度來說,3 年算是一個轉(zhuǎn)折點。Mozillia 在瀏覽器市場上主流的競爭對手都是很大的公司,比如說 Google 還有 Microsoft,我有一種每天都在跟他們斗爭的感覺。雖然是挺有趣的,讓我有一種使命感想要突破重圍,但做了 3 年之后我會覺得我可以做的好像也就是這些了。另一方面是覺得 Twitter 的機會還蠻不錯的。當時 Twitter 的用戶增長團隊在招人,而我在 Mozilla 時做過一些用戶增長相關的設計,各方面都很對口,就加入了這個團隊。

UX Coffee:能不能向我們介紹一下 Twitter 設計團隊的構成?

王源: Twitter 的設計團隊大概有六、七十人。設計師和用戶研究員都屬于設計團隊。從組織機構來說分成 consumer(消費者)和 revenue(收入)兩個大組。在消費者這個大組之下,根據(jù)產(chǎn)品的不同功能再細分出小組,比如直播、短信息、內(nèi)容發(fā)現(xiàn)這些功能都有對應的小組。而我所在的是 Tweets 組。 在 Mozilla 交互和視覺設計是分開的,在 Twitter 設計師的工作面更廣,從視覺到交互都要做,還要完成一個功能在所有平臺的設計,以保證產(chǎn)品在跨平臺上的可用性和連續(xù)性。這對我而言有一定的挑戰(zhàn),也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趁年輕做些更有挑戰(zhàn)的事情!專訪Twitter 產(chǎn)品設計師王源

?△ Twitter 位于舊金山的辦公室

用戶增長究竟應該如何實現(xiàn)

UX Coffee:我們知道硅谷有很多增長團隊,能不能介紹一下增長團隊的職責,以及你們是怎樣實現(xiàn)用戶增長的嗎?

王源:即使在 Twitter 內(nèi)部對增長團隊的定義也是經(jīng)歷了不少變化的。比如在 Twitter 最初的 CEO Dick Costolo 時期,增長團隊是一個單獨的組,目標就是采用各種手段,比如增加手機推送、發(fā)送推廣郵件等等來吸引用戶,增加活躍用戶轉(zhuǎn)化率。我覺得這種設置最大的問題就是增長團隊會和負責主線產(chǎn)品的團隊產(chǎn)生很大的沖突。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使用營銷的手段把數(shù)字提上去了,但用戶卻并沒有獲得很好的體驗。

之后 Twitter 經(jīng)歷了兩輪的裁員,增長團隊遭遇重創(chuàng),也戰(zhàn)略上的做出了轉(zhuǎn)變。增長團隊被打散到了各個功能團隊里。增長成為每個功能團隊自己的責任。我認為這是一個明智的轉(zhuǎn)折點,與其用短期的方法去完成指標,不如從長遠的角度出發(fā),把產(chǎn)品做得更有吸引力,這樣用戶來了,發(fā)現(xiàn)了產(chǎn)品的價值,自然就會留下來。當然現(xiàn)在硅谷仍有很多公司,比如 Uber、Airbnb 還是有專門增長團隊的,我覺得這取決于每個公司在不同階段的使命。

當你的設計引起用戶的強烈抗議時,你會怎么做

就在最近,王源對 Twitter上的回復功能做了一個小小的修改,就是在回復中@其他用戶的那些字符不算在 140 字的限制內(nèi)了,Techcrunch 等一些科技媒體對這個小小的變化進行了報道,在這些報道里,也出現(xiàn)了王源的 Twitter 用戶名,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許多 Twitter 的老用戶都不喜歡這個設計的變動,都在 Twitter 上給王源發(fā)去了抱怨,甚至是威脅。

王源:在這之前,當用戶在 Twitter 上回復別人時,他所@的人的用戶名也是算在 140 字的限制里的。所以當用戶要同時回復多個用戶的時候,常常會遇到?jīng)]有足夠的字數(shù)寫完回復的問題。這對新用戶來而言也是一個很大的障礙。我們希望改變設計讓用戶更容易地參與到對話中,也更方便的瀏覽所有回復。

這個想法其實很早就有,但這不是一個輕易的決定。因為它會影響到 Twitter 核心的功能,這樣的改變常常會受到忠實用戶的抗議。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個平衡點,在優(yōu)化新用戶的體驗的同時,讓老用戶也能感受到這個變動的好處。找到這個平衡點真的不簡單,團隊內(nèi)部也進行了無數(shù)次的爭論。得到的反饋有好有壞,我們也在很積極地吸收意見,想辦法進一步優(yōu)化這個功能。

趁年輕做些更有挑戰(zhàn)的事情!專訪Twitter 產(chǎn)品設計師王源

△ Twitter 在2016年5月發(fā)布了針對140字限制的新的計算方式

UX Coffee:聽說 Twitter 的忠實用戶對這個產(chǎn)品有很大的熱情。每次產(chǎn)品有新的變動時,他們都會在平臺上直接給你反饋,甚至用激烈的方式表達他們的不滿?

王源:對。因為在產(chǎn)品發(fā)布的視頻和新聞稿里,用的都是我的頭像和用戶名,用戶就會找到我給我反饋,有時也會有比較激烈的言辭。其實很多時候做一個產(chǎn)品的更新,老用戶都會有抵抗的情緒,你要給他們一個過渡期,過渡期之后他們也許就習慣了。如果過渡期后用戶還是有很多不滿的地方,那我們就會回頭去追加、改進功能。

UX Coffee:這讓我想到這 15 年底 Twitter 做的一個既可以說很大、也可以說是很小的改動,就是把代表avorite(收藏)功能的星星圖標改成了代表 like(點贊)的愛心圖標。這個變動在當時也引起了非常大的爭議,有的人很喜歡,也有的人覺得 Twitter 放棄了一個最重要的功能,變成了另一個 Facebook。你知道當時的故事嗎?能跟我們講講嗎?

王源:我當時沒有負責這個項目。但據(jù)我所知當時 Twitter 做這個改動的目的是為了吸引新用戶。那個時期很多 Twitter 的改動都是出于這個目標,希望把用戶已經(jīng)習慣了的交互和功能來放到 Twitter 中去。雖然收藏功能也有不少用戶在用,但點贊的功能可以有更靈活的運用。你可以收藏某些內(nèi)容,但你可以給更多的內(nèi)容點贊。最終從數(shù)據(jù)的角度來看,用戶也確實對點贊的功能接受得更廣一些。因此,即使當時有很多活躍的用戶對這個改動有抵觸心理,過渡期后他們也就習慣了,甚至還感覺到這個新功能還挺有用的。

趁年輕做些更有挑戰(zhàn)的事情!專訪Twitter 產(chǎn)品設計師王源

△ Twitter 發(fā)布點贊功能時的宣傳視頻

為你的設計要找到真正的立足點

UX Coffee:在大公司做設計要有很強的心理素質(zhì)。因為像 Twitter 這種非常流行的應用任何小的改動都會受到用戶的抨擊,甚至是對你個人的抨擊。你覺得在大廠做設計,需要怎么樣來處理各種各樣的用戶反饋?

王源:我覺得設計師要一個很強的立足點。你需要知道這個項目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有了這樣的立足點,你才可以應對很多不同的聲音。另一點就是,好的設計師在探索不同方案的過程中,應該要盡可能地考慮利弊,記錄在檔案中,權衡過后再做出決定,這樣在應對各種各樣的質(zhì)疑時,才能對答如流。這招用來應對高層也特別有用。因為可能他們看到用戶的抱怨就會追問你為什么沒有考慮到這個,如果這時候你能夠展示以前寫下的檔案,他們就能理解決策的過程,也會對你和團隊更加信任。我覺得設計師應該多花一些時間去做這種利弊權衡的聯(lián)系,去思考說如果方案 A 行不通的話,方案 B 可能是什么。

UX Coffee:你提到要有一個立足點,這個立足點你一般會如何確定呢?

王源:首要的是確定要解決的問題,要為用戶創(chuàng)造什么樣的價值。作為設計師,我通常會和用戶研究員合作來確定用戶面臨的真正的困難是什么。

股價大跌、公司裁員,為什么我還留在 Twitter

UX Coffee:Twitter 最近股價的表現(xiàn)不是非常好,大家好像都在等著它被收購。你覺得公司盈利方面的壓力會對于你的日常的設計產(chǎn)生影響嗎?

王源:我在 Twitter 經(jīng)歷了兩次裁員,很多同事都前前后后離開了公司。每次經(jīng)歷這些,對我個人而言,我的影響力其實是在增長的。我負責的產(chǎn)品的領域越來越多,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對于 Twitter 這個產(chǎn)品,我還是很有信念的。我覺得自己的工作是可以幫助 Twitter 走出一些困境的。這也是我選擇留在 Twitter 的原因。

另一面,公司內(nèi)部也時刻有一種緊迫性。我們要時刻考慮如何用最簡潔有效的方式把產(chǎn)品做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優(yōu)化流程和發(fā)明出新的工作方式。這對我而言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因為主流的大公司里常常沒有這種困境的概念,沒有資金、人力、時間的緊迫性或是壓力。其實這也算是一個個人的選擇吧。既然我早晚可以選擇去過更安逸的生活,我想趁年輕,做一些有挑戰(zhàn)性的事情。

UX Coffee:Twitter 是一個很特別的大公司,感覺它在經(jīng)歷一次二次創(chuàng)業(yè)。它是個高開低走線,處于一個低谷。如果你能夠渡過這個低谷,幫助公司走出,或者就是哪怕公司最后怎么樣沒關系,但是只要經(jīng)歷了,就會有收獲。很多設計師會選擇在公司或是項目在一個低谷的時候選擇離開,我覺得如果你能夠經(jīng)歷這種困難的話,可能會有一個鳳凰涅槃的感覺。這種經(jīng)驗可能比一次創(chuàng)業(yè)這種心理的體驗會更好更強。

100天項目:我想要把中國的文化傳播得更廣

節(jié)目最后,王源向我們介紹了她之前做的 100 天項目,以唐詩宋詞為主題而創(chuàng)作的 100 幅水墨畫,從中我們感受到了她對中國文化濃厚的情結。

王源:我自己對中國文化是相當著迷的,小時候就是一個喜歡唐詩宋詞和寫作的人。來了美國后,我感覺每天都沉浸在美國的文化氛圍里,沒有了表達的渠道。所以就在前年,我做了一個 100 天的項目,想要把唐詩宋詞里面的意境畫出來。其實我最開始也沒什么基礎,就通過 YouTube 看夕陽紅老年書畫教程來學習。自己做這個項目初衷就是想讓美國更多的人能夠看到中國的文化,想要把中國的文化傳播得更廣。去年三月份的時候,有一個在德國科隆的畫展還聯(lián)系到我,邀請我把畫放到他們的展覽里面。這是一段很神奇的經(jīng)歷!

UX Coffee:哇,這有為國爭光的感覺誒!我很好奇中國的山水水墨畫和界面設計會有相關性嗎?

王源:我倒是沒有特別地想要把兩者結合在一起。但我覺得從美學的角度來講,值得一提的就是留白吧。中國畫強調(diào)留白,就是你不需要把整幅畫都填滿,留白本身就是具有意義的。設計也是一樣,有的時候做減法可能比做加法更重要。

趁年輕做些更有挑戰(zhàn)的事情!專訪Twitter 產(chǎn)品設計師王源

△ ?王源的國畫作品:野渡無人舟自橫

UX Coffee:當了 6 年的設計師,你以后還會想要繼續(xù)當設計師嗎?你覺得設計師是不是一個可以做一輩子的工作?

王源:我現(xiàn)在也沒有特別的想法。這個 100 天的國畫項目對我的影響還挺大的。有時候我會想如果能夠可以做自己風格的設計的話可以做什么。比如說我畫的中國山水的圖案,能不能把它們變成產(chǎn)品,放在服飾、絲巾上,那會是什么樣子。我覺得這些都是有趣的想法,但現(xiàn)在還不是特別成熟。

嘉賓聯(lián)系方式

郵箱:ywang0503@gmail.com

Twitter: https://twitter.com/yuuuanw

作品集:http://yuuuan.com

王源的 100 天項目:https://www.amanufactory.com/yuan

往期回顧:

  1. 《做設計說到底是「知人事」:專訪VMWARE 設計主管謝雅蘋!》
  2. 《從GOOGLE到AIRBNB,這個萌妹子想讓設計更有溫度》
  3. 《專訪丨不會做PPT的人機交互博士不是好用研》
  4. 《專訪丨十年設計,不忘初心(三星北美設計經(jīng)理穆怡雯)》
  5. 《專訪丨從上海到硅谷的GOOGLE 交互設計師王斯捷》
  6. 《專訪丨從迪士尼到紀念碑谷的中國設計師》
  7. 《FACEBOOK 設計師張寧夏:斯坦福大學的人機交互專業(yè)是怎樣的?》
  8. 《FACEBOOK 資深設計師何如佳:當扎克伯格是你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時》

掃描二維碼或微信內(nèi)搜索「UXCoffee」,關注 UX Coffee 設計咖 微信公眾賬號:

趁年輕做些更有挑戰(zhàn)的事情!專訪Twitter 產(chǎn)品設計師王源

【優(yōu)設網(wǎng) 原創(chuàng)文章 投稿郵箱:yuan@uisdc.com】

================明星欄目推薦================

優(yōu)優(yōu)教程網(wǎng) UiiiUiii.com 是優(yōu)設旗下優(yōu)質(zhì)中文教程網(wǎng)站,分享了大量PS、AE、AI、C4D等中文教程,為零基礎設計愛好者也準備了貼心的知識樹專欄。開啟免費自學新篇章,按照我們的專欄一步步學習,一定可以迅速上手并制作出酷炫的視覺效果。

設計導航:國內(nèi)人氣最高的設計網(wǎng)址導航,設計師必備:http://hao.uisdc.com

收藏 4
點贊 2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yōu)設網(wǎng)立場,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