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 Rico,歡迎來到朋克(Punk)主義美學。
朋克的精神內核是反抗與解構。除了耳熟能詳的賽博朋克(Cyberpunk)和蒸汽朋克(Steampunk)之外,還有太空朋克(Spacepunk)、傳統(tǒng)朋克(Classic Punk)、廢土朋克(Post-Apocalyptic Punk)、柴油朋克(Dieselpunk)、原子朋克(Atompunk)、生物朋克(Biopunk)等,幾乎所有的詞匯都可以與“朋克”組合,衍生出獨特的審美風格。
我們先聊聊比較小眾的太空朋克。
定義 - 朋克(Punk) 引用自維基百科:
朋克文化是 20 世紀 70 年代起源于英國的次文化,最初以極簡搖滾樂為表現形式,后發(fā)展為融合音樂、服飾與意識形態(tài)的綜合性文化運動。其核心精神包含反叛性、顛覆性及無政府主義,常通過粗糲的旋律、直白的歌詞與反傳統(tǒng)服飾表達對社會不公的抗議
“太空朋克”是一種結合太空科幻題材與“朋克”精神的風格,它將朋克的反叛、反體制主題與太空探索的未來主義美學和技術相結合。它通常以復古未來主義風格為特色,從太空競賽時代汲取靈感,探討太空背景下的技術進步、宇宙冒險和社會反叛等主題。
Raygun Gothic 插畫 - 以夸張的線條和大膽的想象,描繪出極具未來感的太空場景,是早期太空朋克視覺的雛形。
雖然“Space Punk”這一術語沒有確切的提出時間,但其雛形最早可追溯到 1979 年的電影《異形》(Alien),并在 2002 年電視劇《螢火蟲》(Firefly)播出后逐漸流行并被廣泛認可為一個獨立風格標簽,《銀河護衛(wèi)隊》系列也帶有了一些”朋克性“的特質。
另外 Bethesda Game Studios 在《星空》(Starfield, 2023 游戲)的開發(fā)過程中明確提出了“NASA-Punk”這一概念,用以定義游戲的藝術風格,其美術團隊提到 “NASA 朋克”靈感來源于 NASA 的航天器設計與人類航天史,旨在打造一種基于現實科技的復古未來感。
《星空》(Starfield) 游戲截圖 - 自我定位為“NASA 朋克”美學 - by reddit
但其實兩者是有區(qū)別的,太空朋克繼承了“朋克”文化的反叛與反烏托邦精神,聚焦邊緣群體的掙扎;NASA 朋克則體現樂觀的探索精神,基于現有航天技術做的復古未來主義(Retro-Futurism),其批判強度可弱于典型 Spacepunk。
1. 1960–1970 太空競賽下的萌芽
上個世紀 60 年代, 太空競賽的如火如荼,人類對太空充滿了無限的樂觀與憧憬,航天技術的發(fā)展,為探索地外世界提供了可能性,太空朋克在此背景下開始萌芽,呈現出高度理想化的科技浪漫主義風格。
阿波羅 11 號登月
這一時期的作品更像是 “太空朋克的精神前身”—— 它們孕育了 “太空探索” 的視覺基底,但尚未融入 “朋克的反叛內核”,設計風格表現為高度理想化的科技浪漫主義。
在設計風格上,這一時期,航天器多采用流暢的流線型設計,摒棄冗余裝飾,以追求在星際間的無阻力穿梭,凸顯對速度與效率的極致追求。色彩上以明亮金屬色為主,搭配橙色,營造充滿希望的視覺氛圍。細節(jié)處強調科技的精密感,如氣泡頭盔的透明材質、宇航服上規(guī)整的管線布局,彰顯對技術完美性的信任,同時融入商業(yè)化元素的想象。
《2001:太空漫游》1968
這一階段在太空競賽的推動下,呈現出理想化、浪漫化的特征,將人類對太空的無限憧憬融入設計之中,是科技與夢想的完美融合。
《2001:太空漫游》1968: 它的價值在于構建了 “太空視覺樣本”(如流線型飛船、空間站),但如前所述,其內核是 “對科技理性的崇拜” 而非反叛。
2. 1980–1990:冷戰(zhàn)降溫后的發(fā)展
隨著冷戰(zhàn)降溫,太空競賽的熱度逐漸消退,人類對太空的幻想也多了幾分現實的冷峻。太空朋克美學進入了 “廢墟” 階段,視覺元素開始呈現出破敗與滄桑感。這一時期的作品開始有了 “反烏托邦” 的底色,視覺表現的 “粗糙感” 和 “對權威的質疑” 已接近太空朋克。
航天器不再是完美的流線型,而是有了真實的歲月磨損痕跡,破損斑駁的零件、生銹剝離的金屬外殼,表現出太空環(huán)境的嚴酷與航天器的損耗。色彩上偏向灰暗、褪色的色調,少了 60 年代的明亮與活力,多了幾分壓抑與沉重,讓太空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充滿了真實的生活質感。這反映出社會對太空探索熱情減退后的現實心態(tài),以及對技術局限性和資源枯竭的擔憂。
這一時期的作品風格多了生活氣息和孤獨感,表現為工業(yè)寫實主義與破敗美學的結合。
《星河戰(zhàn)隊》( Starship Troopers) (1997) - 雖非純正 Spacepunk,卻以軍國主義極端化提供了體制批判視角,我認為也具備一些太空朋克的視覺體驗和特質。
《沖出寧靜號》(Serenity)
冷戰(zhàn)降溫后,太空朋克褪去了烏托邦的光環(huán),以更寫實、更冷峻的姿態(tài)呈現。破敗的視覺元素與生活場景的融入,讓太空探索的艱辛與孤獨感盡顯,是對太空幻想的一次現實回歸。
3. 至今 數字廢墟與復古未來
進入 21 世紀至今,數字技術的發(fā)展與科技的進步,對于太空與未來的認知與設想有了全新的特征。 相比以往的風格,數字信息、新工藝與技術人文理念成為了新的核心。與對上個世紀航天時代的懷舊情感結合,從大的概念來看,更容易聯想到我們之前提過的 復古未來主義。
這一時期的作品需要同時滿足 “數字與復古的混搭” 和 “對當下秩序的質疑”,避免將 “太空題材 + 復古元素” 簡單等同于太空朋克。
這個時期的設計風格表現為數字技術與復古工業(yè)的碰撞融合。
模塊化設計和信息科技成為主流,航天器的設計更加契合當代的技術思想與對于信息技術的重視,在懷舊機器的外表下蘊含更具幻想的未來科技感。色彩上,在保留鈦白、航天橙等經典色調的基礎上,加入了復古濾鏡效果,模仿上個世紀的影像效果,讓畫面呈現出復古的顆粒感與朦朧感。
《星空》(Starfield)游戲 2023 提出 “NASA 朋克” 為游戲的美術風格
材質運用更加多元。設計中強調“誠實的工業(yè)風”,結合了一些粗野主義理念,將航天器的構造與歷史清晰展現在人們面前。同時,數字廢墟的元素也時常出現,如復古工業(yè)產品與先進的數字科技并存,營造出一種時空錯位的獨特氛圍。從現代的作品來看,會更加多元化。
《Alien Isolation》游戲圖片
《勝利號》(Space Sweepers)2021 - 設定于 2092 年,“勝利號” 就是一艘專門清理太空垃圾的飛船,船員們是在太空討生活的底層群體。以太空為背景,聚焦底層邊緣人物生存,符合太空朋克強調底層敘事的特點。
《銀河護衛(wèi)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 ) 劇照 - 雖然更多是“復古流行文化拼貼 + 底層反抗 + 反權威“,但是也具備了太空朋克思想的內核。
這個篇章對于案例的選取讓我很猶豫,一方面是小眾,沒有太過于鮮明的作品可以充分的表達“太空朋克 = 視覺風格 + 反叛精神 + 太空敘事” 的三位一體特征,另一方面很難從單一的靜態(tài)視覺而言難以去展現其內核精神。
太空朋克與賽博朋克、蒸汽朋克等雖同屬朋克風格分支,但各具特色。“太空背景” 只是太空朋克的載體,其核心是朋克精神與太空設定的結合,試圖用反叛敘事、粗糙美學、底層視角,解構 “太空探索” 的浪漫想象。
現代太空朋克更加的多元化,不僅是簡單的"太空題材+復古元素",而是通過這些視覺和敘事元素,對當代技術發(fā)展、社會結構和人類未來提出深刻質疑,同時保持對太空探索歷史的懷舊情感。
我是 Rico, 感謝閱讀!
復制本文鏈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優(yōu)設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fā)評論!每天贏獎品
點擊 登錄 后,在評論區(qū)留言,系統(tǒng)會隨機派送獎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國內備受歡迎的設計師平臺,提供獎品贊助 聯系我們
AI輔助海報設計101例
已累計誕生 753 位幸運星
發(fā)表評論 為下方 5 條評論點贊,解鎖好運彩蛋
↓ 下方為您推薦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熱評 ↓